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完成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海藻资源利用新技术研究”的子课题———马尾藻碘晶提取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该项目已经形成产业化技术,每年可产碘晶上百吨。该项目的攻关完成,标志我国海藻资源利用新技术研究有了重大进展,同时也对我国食盐加碘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介绍,食盐加碘是我国碘缺乏病防治的基本措施,能否保证这一措施的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我国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实现。该项目经过5年攻关,利用海藻碘高度稳定的生物化学原理,开发形成了食盐添加海藻碘仿生技术。科研人员还对马尾藻碘晶及海藻天然抗氧化剂进行了较深入的基础研究,基本摸清了马尾藻碘及海藻多酚的含量、分布特征和化学形态,发现了某些马尾藻碘含量明显高于海带,从中确立了目标材料,并选取合适的溶媒体系,建立和完善了产品的提取和浓缩工艺。通过该项技术生产的马尾藻碘晶具有保护海藻碘的特殊还原性微环境,能够保持碘的长期稳定,人体吸收效果好。目前,我国食盐加碘主要采用是添加碘酸钾,但由于碘酸钾在食品烹调过程中受到高温影响造成碘的损失比较大,而海藻碘高度稳定的生物化学特性则弥补了这一不足。科研人员对食盐添加海藻碘与食盐添加碘酸钾在高温条件下碘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证明,120℃~200℃烘烤2小时,海藻碘盐中的碘损失率为22%,一般碘盐的损失率为58.6%,海藻碘的稳定性高出2倍以上。
科研人员还对马尾藻碘晶进行了毒理、抗氧化效果、人体补碘及产品的稳定性等实验。试验表明,马尾藻碘晶的各项理化质量指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证明了马尾藻碘晶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补碘保健品,所研制的海藻碘盐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该专题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有关专家指出,该项科研成果的实施和完成,可以单独形成马尾藻碘晶片剂生产线,也可以利用生物仿生学原理,解决食盐加碘在生产、加工、储运保存过程中挥发损失的技术难题,使老百姓吃到放心的碘盐,为我国人口智力素质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巨大。